课程咨询

关注微信领资料

入门好课等你领


日语免费测试

日本的歌舞伎文化

2017-03-20 16:49:40来源:网络

  为方便同学们的日语学习,新东方在线日语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日本的歌舞伎文化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  2017年3月18号到20号,日本的著名歌舞伎演员中村雁治郎等率团访问北京,给中国的观众带来一场歌舞伎演出,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。这可以说是中国观众一窥日本歌舞伎芳容的难得的机会。在这篇文章里,我们就来简略地讲一讲日本歌舞伎,也来看看它为什么能“长盛不衰”的缘由。

  “歌舞伎”自17世纪初期发源以来,历经变迁,现如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。时至今日,“歌舞伎”仍然在日本享有很高的人气,堪称日本第一大传统剧种。

  据称,歌舞伎最初起源于一个叫“出云阿国”的女子的舞蹈,后来歌舞伎通过借鉴“狂言·能(一种起源更早的日本传统戏剧)”、“人形净琉璃(木偶剧)”的题材,创新舞台设计,以及表演形式的不断突破,终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。

  其实,日本的歌舞伎跟我国的京剧,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,在这里就不做一一介绍了。而说到不一样的地方,歌舞伎可以说在全方位舞台、高仿真道具、和演员袭名制度等方面,跟京剧有很大的不同,有一种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  首先来说,舞台设计。歌舞伎的舞台包含有很多机关:首先,演员们出场的“上场门”,就很有特色。歌舞伎的上场门不止一处。首先,跟京剧一样,歌舞伎舞台的右手边尽头有一处叫做“上手揭幕”(“上手”相当于汉语的“上首”,既是左边)的上场门——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。

  除了这个常规上场门,整个剧场的左后方还有一处叫做“鸟屋揭幕”(“鸟屋”是指剧场左后方,演员等候上场的小屋)的上场门,而连接这个“鸟屋揭幕”和舞台的就是有名的“花道(はなみち)”。花道就像一条长廊,从剧场的后方直通前方的舞台,将观众席分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。

  可不要小看这条“花道”,很多重要角色都会在这条狭长的舞台上登场、下场、亮相、表演。这条花道,能让临近它的观众几乎零距离地观察演员的一举手一投足,更重要的是,它让所有的观众在除了正坐注目正前方的舞台之外,还要侧过身、甚至是扭过头来欣赏“花道”上的表演。如此一来,除了正前方的“二维”舞台,又多出来了一个纵深——这样的全方位舞台设计,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,让人仿佛身如其境。

  歌舞伎演员的登场,除了从上面说的两个门走出来,还能被“托”上舞台。歌舞伎的舞台有一个特点:它整体是悬空的,下方有很大的空间。一些角色,会事先在这个下方的空间里等着,该出场时,就会有升降设备将他们从“地下”托举到舞台上。这种通过升降设备将演员托到舞台上,或者从舞台上降下来的装置,日语中叫做“迫 セリ”,这个名字大概是来自这一手法有一种出其不意之感,能让观众心头一惊的意思吧。

  歌舞伎舞台上的“迫”共有三出,前方主舞台上有两处,花道上有一处。特别是在“花道”上的这一处,可不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能利用它登场的。从花道里“冒出来”的角色,都是幽灵、或者狐仙等——在悄无声息地突然出现在观众的身边,这一出场形式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“迫”除了能升降演员,还能升降体积庞大的舞台布景——与中国传统京剧崇尚“一桌两椅”的简单道具不同,歌舞伎喜欢对亭台阁楼、街头店铺、甚至是历史建筑等进行高度还原,其舞台的布置的还原度堪比现如今电视上的“室内情景剧”。

  将这些大个头的布景上下移动,让歌舞伎的舞台有了更大的变化空间,增添了观众视觉上的享受。例如,在剧目《金阁寺》(正式名称为《祗园祭礼信仰记》)中,随着剧情的进展,故事发生的地点从金阁寺的一层转移到二层,矗立在舞台上的金阁寺也会“下沉”一截,让金阁寺的一层“埋在”舞台以下,来达到让二层跟观众的视线平行的效果。

  当然,歌舞伎舞台下方的巨大空间,除了用来升降演员、布景之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:舞台的正下方,还藏有一套动力装置,可以将舞台整个旋转180度(东京的歌舞伎座使用的动力装置,深入地下达16.5米,有五层楼之高)。也就是说,从一个场景换到下一个场景的时候,不再需要先撤走现有道具,再搬上下一场的的道具,只要将舞台旋转,即可实现换景了。如此换景方式,不但十分迅速,还把舞台的“秘密机关”大方地展示给观众,可以说是一举两得。歌舞伎的旋转舞台,据说是由“狂言作者”并木正三在1758年发明的,当时自然没有电力可以利用,完全是依靠藏在舞台下方的空间里人力来转动舞台。

  从以上关于舞台的介绍也可以看出,歌舞伎的写实性很强,注重视觉效果。这一点在歌舞伎舞台上使用的道具里也可以看出来。演员佩戴的华丽服饰、头套自不必说,舞台上出现的佩刀、扇子、纸伞、灯笼等等,也基本上看不出跟真家伙有什么区别。更让人惊奇的是,演出中的演员们甚至会掏出日本古代的旱烟,在舞台上吞云吐雾起来。

  当然啦,完全照搬了现实,舞台也就失去意义了。歌舞伎里的很多道具都超越了对现实的模仿:例如,在剧目《当世流小栗判官》中,栩栩如生的白马就载着两名演员腾空而起,上升到观众席三层的高度,并环绕剧场飞行一周——这一场景的视觉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。

  不只是马、牛、野猪这些“常规”动物,大蛇、蛤蟆、蜘蛛等日本神话传说中的“传统”神兽也被搬上了舞台,它们在舞台上呼风唤雨,大显身手。时而写实,时而奇幻,歌舞伎的观众们大饱了眼福,自然会大呼过瘾了。

  其实,歌舞伎跟京剧的一个很大的不同,就是演员并不承担“唱”的任务,主要是负责“念、做、打”,所以在视觉演出上出彩很重要。现代观众似乎更偏爱“视觉上的盛宴”,这大概也能算歌舞伎在日本比起京剧在中国更有人气的原因之一吧。

  有了变幻多端的舞台,再加上超写实的道具,可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舞台上的演员。日本的歌舞伎演员大多数都是世袭,父传子,子传孙。生在歌舞伎演员之家的孩子,在年幼的时候就要开始学艺,并登台接受历练——才三五岁的小演员扮演的桃太郎自然是十分可爱啦。

  虽说歌舞伎演员以世袭制居多,但这也并不是说歌舞伎对外界关上了大门。一般人家的孩子,也可以选择成为歌舞伎演员的“养子”,进入歌舞伎的世界。例如,被誉为“日本的梅兰芳”的坂东玉三郎,就是出自一般家庭的,后来作了歌舞伎演员“十四代目勘弥”的养子,正式登台。

  更有意思的是,不但歌舞伎演员的这个身份要世袭,连演员的艺名都是要继承前人的。而且随着演员年龄的增长、艺术水平的提高,他们还会去继承含金量更高的艺名。所以很多歌舞伎演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会拥有不同的名字。例如,松隆子的父亲,就是一位著名的歌舞伎演员,他一共使用过三个名字:三岁时以“二代目松本金太郎”的名字初次登上舞台,七岁时改名“六代目市川染五郎”,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又改名“九代目松本幸四郎”,并使用至今。顺便提一句,这个“几代目”就是第几代的意思(你是不是想起了火影),也就是说历史上还有过一位松本金太郎,五位市川染五郎,和八位松本幸四郎。

  日本的歌舞伎演员,除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外,还会客串出演电视剧、电影。比如扮演《半泽直树》里面扭捏作态的检察官的片冈爱之助,还有出演过《赤壁》、《霍元甲》等很多作品的中村狮童都是有名的歌舞伎演员。而堪称现如今歌舞伎界第一人气的市川海老藏,甚至还在《名侦探柯南》以本人的动画形象出演过。歌舞伎演员客串影视作品,可以说为平时不怎么接触歌舞伎的观众,提供了一个对歌舞伎产生兴趣的机会。

  好了,关于歌舞伎的舞台、道具、演员说了这么多,相信你对歌舞伎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了吧。不过,歌舞伎上演的剧目多到难以计数,其题材或是反映江户时期的百姓生活,或是历史故事,或是神话传说,内容各有特色,丰富多彩。所以,要是想真正了解歌舞伎,还是要去看一场歌舞伎的演出。那么歌舞伎在哪里可以看到呢?除了东京、大阪、京都、福冈、名古屋的歌舞伎剧场之外,很多日本的其他城市还会有歌舞伎的定期巡演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去一睹歌舞伎的芳容哟。

新东方在线日语水平测试(自测版)-0元领!

本文关键字: 日本 歌舞伎 文化

关注新东方在线小语种服务号

免费获取日语学习必备大礼包

更多资料
更多>>
更多内容

日语资料包【新手入门必备】

·发音练习·基本词汇·历年考题

更多>>
更多日语课程>>
更多>>
更多资料